末日拾荒:我是基地建造者第2章

小说:末日拾荒:我是基地建造者 作者:隔壁大老头 更新时间:2025-10-14

第2章广播里的女人声

昏暗的地下避难所里,只有一盏应急灯发出惨白的光。

陈默将一张手绘的城市地图摊在水泥地上,用一支快没油的红笔,在地图东北角重重画了个圈。

老王凑过来,眯着眼辨认了半天,一脸嫌弃:“市广电中心?陈默,你是不是饿糊涂了?那破楼除了顶上一根生了锈的天线,还有个屁用?不产粮食不藏药,咱们费那么大劲儿跑过去干嘛?”

陈默没抬头,手指顺着图上另一条细细的红线滑动:“因为这条线。城市光纤主干环网。就算全城主电源都断了,只要我们能找到大楼里的应急蓄电池组,就能激活它的局部广播系统。”

老王还是不明白:“广播?广播了给谁听?现在外面除了疯狗就是活尸,难不成你还想给它们放段评书?”

陈-默终于抬起头,目光平静得像一潭深水:“我要让还活着的人知道,这里不是孤岛。”

前往广电中心的路上,腐烂的气味和死寂笼罩着一切。

他们在一处废弃的街心公园,撞见了几个幸存者最不愿意见到的东西——一群因饥饿而变得异常凶猛的野狗。

它们正围着一个倒地的身影,涎水从锋利的牙缝间滴落。

陈默和老王几乎没有犹豫,一人一把消防斧,冲了进去。

一番搏斗后,地上多了几具狗的尸体,剩下的夹着尾巴逃进了废墟深处。

被救的是个女人,看起来二十五六岁,短发,眼神凌厉。

她肩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医药箱,右臂上一道新鲜的刀伤还在往外渗血,显然是刚刚和野狗搏斗时留下的。

陈默伸出手想扶她,她却自己撑着地站了起来,动作利落,完全不像受了伤的人。

“我叫林晚。谢谢。”她声音很冷,带着一种生人勿近的距离感,“我自己能走。”

老王在一旁收拾战利品,忍不住小声对陈-默嘀咕:“嘿,这姐们儿,比你还硬。”

林晚听见了,头也不回地丢来一句:“软的,早就死了。”

陈-默的目光落在她那个半开的医药箱上,箱子边缘露出了一本书的封面,上面是手写的几个大字:《野外截肢术后护理手册》。

字迹工整清秀,书页的边角处,还用笔仔细画着消毒包扎的流程图。

这个女人,不简单。

三人同行,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广电大厦。

大楼主体结构还算完好,但玻璃幕墙碎了大半,像一张张沉默的巨口。

就在陈-默准备寻找入口时,旁边一扇不起眼的消防暗门突然开了一道缝,一个黑洞洞的枪口伸了出来,对准了他们。

“站住!你们是什么人?”门后的人声音沙哑,充满了警惕。

老王立刻举起双手,陈默却一动不动,只是平静地看着那个枪口,报出了一串数字和词语:“FM89.7,应急广播测试信号。灾变前,每月15号早上6点,系统会自动播放一次,持续三分钟。”

门后的呼吸声猛地一滞。

陈-默继续说:“那声音是一段提前录好的女声,内容是‘…这里是城市应急广播系统,正在进行信号测试,请勿惊慌…’”

枪口微微放下了些。

门后的人,赵铁柱,从门缝里探出半个脑袋,瞳孔因震惊而收缩:“你……你怎么会知道这个?”

“因为那套系统,”陈-默的语气毫无波澜,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,“是我参与调试的最后一项工程。”

门开了。

机房里弥漫着一股铁锈和尘土混合的味道。

大部分设备的外壳都已腐蚀,指示灯全部熄灭。

但陈-默只扫了一眼复杂的布线走向,就做出了判断:“主控台的核心部分没被破坏。”

他扭头对赵铁柱说:“带我去找备用电池组,柴油发电机就算了,动静太大。”然后又看向林晚,“你的医药箱里,有手术钳吗?最小号的那种。”

林晚什么也没问,从箱子里拿出一把锃亮的手术钳递给他。

接下来的四个小时,一场紧张的抢修开始了。

老王负责在门口警戒,赵铁柱凭着对大楼的熟悉,很快从地下室搬来了几块沉重的工业蓄电池。

陈-默则拆开了信号调制器的外壳,用林晚那把本该夹持血管的手术钳,小心翼翼地改装着里面细如发丝的接触点。

期间,一块关键的电路板上布满了绿色的腐蚀铜锈,林晚默默拿出酒精棉,一点点地将其擦拭干净。

三个陌生人,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,配合得却像是演练了无数遍的团队。

当陈-默接上最后一根电源线,按下主控台的启动按钮时,一排指示灯奇迹般地闪烁起来,最终稳定在幽幽的绿色。

设备发出了低沉的嗡嗡声。

成功了。

就在三人都松了一口气时,深夜的寂静中,广播系统突然自动启动了。

扬声器里传来一阵刺耳的电流声,随后,一个断断续续的女人声音响了起来。

“……滋……若有人听到,请回应……我们被困在……图书馆地下书库……这里还有孩子……重复,我们……”

声音在这里中断,然后又从头开始循环播放。

林晚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她猛地站了起来,死死盯着那个发出声音的扬声器:“那是我妹妹!是林晓的声音!她三个月前失踪了,她说要去图书馆找些灾变前的资料!”

陈-默却没看她,他的眼睛紧紧锁定在频谱分析仪上。

屏幕上的波形稳定而有规律,没有丝毫变化。

他皱起眉头:“信号源确实来自老城区的文化中心,也就是图书馆的位置。但这段录音不是实时求救,它是今天才录好的,有人用中继器,让它在这里循环播放。”

他的大脑飞速运转,一幅详细的城市建筑结构图在脑海中浮现。

他记得清清楚楚,市图书馆的地下并非只有书库,在书库最深处的档案室墙后,还有一条他亲手设计的秘密通道,能直通废弃的地铁维修隧道。

那条路是当年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下的应急疏散而修建的,从未对外公开过。

能知道并使用那条通道的,要么是和他一样,幸存下来的城市系统内部人员。

要么……就是“他们”,已经破解了这座城市最底层的运行协议。

赵铁柱似乎想起了什么,他冲到另一台落满灰尘的监控主机前,手忙脚乱地操作起来。

那是连接全市几个关键节点摄像头的备用系统,虽然大部分都已失效,但图书馆那个点位的线路是独立的。

几分钟后,一段残缺的监控录像被调取了出来。

画面质量极差,雪花点密布,但依然能看清。

录像显示,就在今天清晨,图书馆地下的广播设备旁,一个穿着白大褂、像是研究员的人,被人从背后割断了喉咙,软软地倒了下去。

紧接着,一只手伸到镜头前,沾着那具尸体还在流淌的鲜血,在旁边的墙上,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行字。

画面定格,血字触目惊心。

下一个是你,陈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