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玥睁开眼睛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顶绣着金凤的锦帐。她眨了眨眼,
试图驱散眼前的模糊,却发现这顶帐子并非自己公寓里那简约的白色蚊帐。"姑娘醒了?
"一个清脆的女声从旁边传来。苏玥猛地转头,
看见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女正端着铜盆站在床边。少女梳着双髻,身着淡青色襦裙,
脸上带着恭敬而谨慎的笑容。"这是哪里?"苏玥下意识问道,声音因为惊恐而变得尖细。
少女明显愣了一下,随即放下铜盆,快步走到床边:"姑娘莫不是睡糊涂了?这是苏府啊,
您昨儿个从宫里回来就睡下了,一直睡到今儿个晌午呢。"苏玥感到一阵眩晕。
她最后的记忆是在故宫参观"大明风华"特展,站在一件马皇后的凤冠前拍照,
突然眼前一黑...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——纤细白皙,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,
涂着淡粉色的蔻丹。这不是她的手,
至少不是那个熬夜写论文、指甲总是剪得参差不齐的历史系研究生的手。
"镜子..."苏玥艰难地吐出两个字。少女连忙从梳妆台上取来一面铜镜。
镜中映出一张陌生的脸——瓜子脸,柳叶眉,杏眼樱唇,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,
美得令人心惊。"我是谁?"苏玥听见自己颤抖的声音。少女脸色大变,
扑通一声跪下:"姑娘别吓奴婢!您是户部侍郎苏瑞大人的嫡女苏玥啊!
前日刚被选入宫为秀女,昨儿个皇上亲口封您为婕妤,
赐住景阳宫..."苏玥手中的铜镜"咣当"一声掉在地上。她穿越了,
而且穿越到了明朝洪武年间—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时代!三日后,
一顶绣着鸾凤的轿子将苏玥抬进了紫禁城。轿子轻微摇晃着,
苏玥透过纱帘望着外面巍峨的宫墙,心跳如擂鼓。这三日里,她通过贴身丫鬟翠儿的讲述,
大致了解了这个身体的背景:父亲苏瑞是洪武朝新晋的户部侍郎,
家族在江南颇有根基;母亲早逝,继母对她不闻不问;她本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
尤其擅长诗词,在京城闺秀中小有名气。"婕妤娘娘,景阳宫到了。
"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。苏玥深吸一口气,扶着翠儿的手下了轿。
眼前的宫殿虽不算宏大,却处处精致。朱红的廊柱,雕花的窗棂,
院中一株盛开的海棠树下摆着石桌石凳,颇有几分雅致。"奴婢景阳宫管事太监李德全,
参见苏婕妤。"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太监领着十几个宫女太监跪在院中行礼。
苏玥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抬了抬手:"都起来吧。"李德全弓着腰上前:"娘娘,按规矩,
新入宫的娘娘三日后需去坤宁宫拜见皇后娘娘。今日已过午时,
明日一早奴婢便安排娘娘前往。"马皇后!苏玥心头一跳。历史上记载的马秀英,
朱元璋的结发妻子,以贤德著称,在后宫享有极高威望。若能得她庇护,
在这深宫中生存或许会容易些。"有劳李公公了。"苏玥点头,随即转向翠儿,
"把我带来的东西都安置好吧。"入夜,苏玥独自站在寝殿的窗前,
望着天上那轮与二十一世纪无异的明月,心中百感交集。她必须尽快适应这个身份,
否则在这权力倾轧的后宫,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。"姑娘,该歇息了。
"翠儿轻手轻脚地走进来,手里捧着一碗安神汤。苏玥接过碗,忽然问道:"翠儿,
皇上...是什么样的人?"翠儿脸色一变,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:"姑娘慎言!
皇上...皇上英明神武,只是..."她声音更低了,"性情刚烈,最恨人结党营私。
前些日子才处置了一批贪官,听说连坐了好几百人..."苏玥心中一凛。
朱元璋的残暴在史书上可是出了名的。她必须小心再小心。次日清晨,苏玥早早起身,
在翠儿的帮助下精心打扮。她选了一件淡紫色的交领襦裙,
发髻上只簪了一支银钗和几朵小小的绢花,既不失体面,又不过分招摇。"姑娘真美。
"翠儿赞叹道,"这身打扮既端庄又雅致,皇后娘娘见了定会喜欢。"苏玥苦笑。
她读过太多后宫争斗的故事,知道在这深宫之中,越是出众越容易招来祸端。
李德全领着苏玥穿过重重宫门,来到坤宁宫前。与想象中不同,坤宁宫并不奢华,
反而处处透着简朴。院中种着几畦青菜,廊下挂着几串红辣椒,若非知道这是皇宫,
苏玥几乎要以为这是一户普通农家。"苏婕妤到——"太监高声通报。苏玥整了整衣襟,
缓步走入殿内。殿中陈设简单,正中坐着一位约莫四十岁的妇人,身着素色常服,
发髻上只簪了一支木钗,面容和善却透着威严。"臣妾苏玥,参见皇后娘娘,
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。"苏玥按照翠儿教的行了大礼。"起来吧。
"马皇后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力量,"走近些让本宫看看。"苏玥起身,
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几步,始终低垂着眼帘。"抬头。"苏玥缓缓抬头,
第一次看清了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贤后的真容。马皇后并不算绝色美人,
但眉宇间的坚毅和眼中的智慧让她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。"果然是个标致人儿。
"马皇后微微点头,"听说你精通诗词?""臣妾略通皮毛,不敢当'精通'二字。
"苏玥谨慎回答。马皇后笑了笑:"本宫听闻你入宫前作过一首《临江仙》,
其中有句'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',倒是颇有几分超脱之意。
"苏玥心头一震——这不是苏轼的词吗?难道这个时代的苏轼还没写过?
她急忙道:"娘娘谬赞了,臣妾不过是偶得灵感...""不必谦虚。"马皇后摆摆手,
"皇上最喜才女,你既有这才情,好生伺候便是。"她顿了顿,语气忽然严肃起来,
"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——在这后宫之中,安分守己最为重要。皇上最恨妃嫔争宠斗艳,
结党营私。"苏玥连忙跪下:"臣妾谨记娘娘教诲。""起来吧。"马皇后语气又缓和下来,
"本宫听闻你医术也不错?前日还救了落水的宫女?"苏玥一怔,
随即想起翠儿曾提过原主懂些医理。"臣妾只是跟家中老仆学过些皮毛。
"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"难得你有这份仁心。后宫女子多只知争奇斗艳,
你能关心下人,实属不易。"她转头对身旁的嬷嬷道,
"去把本宫那套《本草纲目》取来赐给苏婕妤。"苏玥受宠若惊,连忙叩谢。离开坤宁宫时,
她抱着那套珍贵的医书,心中却五味杂陈。马皇后看似温和,但每一句话都暗含深意,
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。这位贤后,绝非表面那么简单。回到景阳宫不久,
李德全匆匆来报:"娘娘,皇上驾到!"苏玥手中的茶盏差点摔落。朱元璋?
那个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的洪武大帝?她急忙起身整理衣冠,还没准备好,
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。"哈哈哈,听说朕新封的婕妤不但貌美如花,还才学过人,
朕特来瞧瞧!"一个洪亮的声音由远及近。苏玥跪在殿中央,额头触地,
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腔。一双明黄色的靴子停在她面前。"抬起头来。"苏玥缓缓抬头,
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帝王。朱元璋比她想象中要高大,约莫五十岁年纪,面容刚毅,
双目如炬,不怒自威。他穿着常服,没有戴冠,却依然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。
"果然是个美人。"朱元璋打量着她,眼中闪过一丝惊艳,"皇后说你还懂医术?
""回皇上,臣妾只是略通皮毛。"苏玥声音微微发抖。朱元璋似乎对她的紧张不以为意,
径自走到书案前,翻看她刚才在读的《贞观政要》:"喜欢读史?
""臣妾...臣妾觉得以史为鉴,可知兴替。"苏玥小心翼翼地回答。
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:"哦?那你觉得唐太宗治国如何?"苏玥知道这是考验,
深吸一口气道:"唐太宗虚心纳谏,任人唯贤,开创贞观之治。但他晚年渐生骄矜,
尤其废立太子一事处置不当,为后来武氏专权埋下祸根。"朱元璋明显来了兴趣:"说下去。
""治国如烹小鲜,过犹不及。宽严相济方为长久之道。"苏玥壮着胆子道,
"就如陛下如今整顿吏治,严惩贪腐,正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。
"朱元璋大笑:"好一个'宽严相济'!皇后果然没看错人。"他忽然凑近,低声道,
"朕听说你还救了落水的宫女?用的是一种奇怪的推压法?
"苏玥心头一跳——那是她情急之下使用的心肺复苏术!
"臣妾...臣妾只是胡乱试了试...""胡乱试试就能救人?"朱元璋似笑非笑,
"朕倒要看看你还有些什么'胡乱'的本事。"说完,他转身大步离去,
留下一屋子跪地恭送的人和一脸茫然的苏玥。当晚,
敬事房传来消息:皇上翻了她苏婕妤的牌子,明日侍寝。侍寝的消息像一阵风般传遍后宫。
苏玥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个消息,各宫的贺礼便如潮水般涌来。有精美的绸缎,有珍贵的首饰,
还有各色点心果品。每一样都包装精美,却让苏玥感到莫名的寒意。"姑娘,
这些都是各宫娘娘送来的。"翠儿清点着礼物,既兴奋又忐忑,"刘昭仪送了一对翡翠镯子,
吴嫔送了一匣子上等胭脂,就连一向清高的李淑妃都派人送了绣品来呢。
"苏玥拿起那对翡翠镯子对着光看了看,翠绿欲滴,价值不菲。"都收起来吧,暂时不要用。
""姑娘是担心..."翠儿脸色变了。"防人之心不可无。"苏玥轻声道。
她看过太多宫斗剧和小说,知道这些看似善意的礼物背后往往暗藏杀机。
李德全匆匆进来:"娘娘,坤宁宫来人了。"苏玥心头一紧,连忙起身相迎。
来的是马皇后身边的孙嬷嬷,手里捧着一个锦盒。"皇后娘娘命老奴给苏婕妤送些东西来。
"孙嬷嬷恭敬地行礼,"娘娘说,明日侍寝是大事,这些是必备之物。
"锦盒里是一套素雅的寝衣,几瓶香料,还有一本小册子。苏玥翻开一看,
顿时脸红耳赤——那是一本春宫图。"皇后娘娘还说,"孙嬷嬷压低声音,
"皇上不喜浓妆艳抹,更厌矫揉造作之人。婕妤只需做自己便是。"苏玥心中一动,
郑重谢过。孙嬷嬷走后,她翻看着马皇后送来的东西,心中百感交集。
这位皇后娘娘究竟是真的贤德大度,还是另有所图?夜深人静,
苏玥独自在灯下研读那本《本草纲目》。忽然,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。她警觉地抬头,
看见窗纸上映出一个模糊的人影。"谁?"她低声问道。没有回答,人影迅速消失了。
苏玥走到窗前,轻轻推开一条缝,只见月光下庭院空无一人,只有海棠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她关上窗,心跳加速。是谁在监视她?锦衣卫?还是其他妃嫔派来的眼线?明日侍寝后,
她将正式卷入后宫争斗的漩涡,而这场游戏,输掉的代价可能是生命。苏玥拿起铜镜,
看着镜中那张陌生的美丽脸庞,轻声对自己说:"既然回不去了,那就好好活下去。
至少...我知道历史的走向。"但她不知道的是,历史正因为她的到来,悄然改变。
洪武十五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,御花园里的海棠已经吐出了嫩红的花苞。苏玥站在廊下,
看着宫女们忙着准备三月三的上巳节庆典,手中的暖炉散发着淡淡的檀香。"娘娘,
皇长孙殿下又发热了。"翠儿匆匆走来,低声禀报。苏玥眉头一皱。
朱标的长子朱雄英体弱多病,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发热了。
太医院那些老头子只会开些温补的方子,根本治标不治本。"备轿,去东宫。
"自从半年前她成功用现代医学方法治愈了马皇后的偏头痛,苏玥在后宫的地位便扶摇直上。
朱元璋破格晋她为淑妃,允许她出入东宫为皇孙治病。这是莫大的恩宠,
也是危险的信号——后宫多少双眼睛正嫉恨地盯着她。东宫药香弥漫,
年仅六岁的朱雄英躺在床上,小脸烧得通红。太子妃常氏见苏玥到来,
如同见到救星般迎上前:"苏淑妃,您快看看英儿,
太医们开的药都不见效..."苏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,烫得吓人。她轻轻掀开锦被,
检查孩子的胸腹部,发现皮肤上有细小的红疹。"是麻疹。"苏玥断言,"不是普通风寒。
需用清热解毒之法。
"她从随身的药囊中取出几味药材——这是她根据现代中医药理知识特别配制的。
"取干净纱布来,我要为殿下药浴。"常氏犹豫道:"这...太医院说英儿体虚,
不宜沐浴...""太子妃若信得过臣妾,就按臣妾说的做。"苏玥语气坚定,
"否则殿下高热不退,恐伤及大脑。"常氏被"伤及大脑"四字吓住,连忙命人准备浴桶。
苏玥将金银花、连翘、板蓝根等药材煮水,待温度适宜后,亲自为朱雄英擦浴。
不到一个时辰,孩子的体温便开始下降。"神了!真是神了!"常氏喜极而泣,
"苏淑妃医术高明,胜过太医院那些老头子百倍!"苏玥微微一笑,心中却五味杂陈。
这些在现代再普通不过的医学常识,在这里却成了"神术"。权力,
原来如此容易获得——只要你掌握别人不知道的知识。当晚,朱元璋在乾清宫召见了她。
"朕听说你又救了朕的孙儿。"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目光如炬。